?
虞山,被譽為“吳文化第一山”
尚湖,因姜太公的傳說聞名遐邇
在古城千年歷史中
好山好水
孕育出了一顆顆文化瑰寶
經(jīng)歲月淘沙而恒久閃爍
今天,就跟隨拾光第四期
在未時
踏上一場“尋寶拾遺”之旅吧
未時,是一天中的13時至15時,也是古人所說的“日跌”。此時,太陽漸西,光線柔和,人們從短暫的休憩中蘇醒,開始享受愜意悠閑的午后時光。
聽一曲琴韻悠長
國家級
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
古琴藝術(shù)(虞山琴派)
踏著溫柔日光,一路穿過古城街巷漫步至脈望館。這里是明代萬歷年間趙用賢、趙琦美父子的藏書樓,也是“古音正宗”的虞山派古琴藝術(shù)館所在地。琴韻書香,薈萃在每塊磚瓦之間。
當一件件藏品陳列在眼前,清微澹遠的琴音在耳畔響起,透過這留存千年的墨香和回蕩已久的琴音,仿佛能夠穿越歷史長河,以文會友,以樂覓知音,近距離感受古人的灼灼風流。
見一處方寸乾坤
江蘇省省級
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
虞山派篆刻藝術(shù)
循著一縷淡雅的花香,來到西城樓閣。此刻秋濃菊盛,一年一度的菊花展正妝點著古老的城墻。姿態(tài)萬千的各色菊花,在未時陽光的照耀下,更加明媚動人,盡顯秋日的燦爛芳華。
虞山篆刻藝術(shù)館也位于此。館內(nèi)珍藏著虞山印派的諸多作品,講述著無數(shù)個石與刀的故事。蒼老古樸而不失清新秀麗,沉穩(wěn)凝重而又不失氣象萬千,是這項非遺的魅力所在。一方方小天地,因匯入了匠人的無限巧思,既能顯山水靈秀,也可見文化厚蘊。
披一襲錦繡江南
蘇州市
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
手工工藝旗袍
常熟市
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
鳳禧傳統(tǒng)盤扣制作技藝
未時午后,在鳳禧文化藝術(shù)中心,逛一次不一樣的“街”??粗宅槤M目的一排排旗袍,腦海中便自動浮現(xiàn)了雨巷里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般的姑娘,搖曳生姿,一步步走向婉約柔情的江南。
融入了非遺技藝,鳳禧旗袍除了設(shè)計與剪裁上的亮眼之外,多了一種獨到的氣質(zhì)。店內(nèi)還專門設(shè)置了茶飲、用餐空間。和好友一起挑選漂亮衣服,親手制作一只旗袍盤扣,喝上一盞暖茶,鳳禧的未時時光,豐富而有韻。
一琴一墨
一刀一石
一針一線
關(guān)于未時的細膩與溫柔
來山水古城里慢慢拾取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