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習俗由來
Origin of Customs
據(jù)地方史料記載,明代嘉靖年間,任吏部尚書、武英殿大學士的常熟人嚴訥,在虞山拂水巖地的祖師廟基建院,供奉母親壽誕時明世宗所賜真武畫像,獲世宗敕賜“報國院”,歷代俗稱報國院為祖師廟。
相傳,農(nóng)歷三月初三是真武大帝誕辰,俗稱祖師生日。于是,早從明朝嘉靖年間起,常熟民間就開始盛行朝山拜香之風。后來,又因藏海寺玉林國師還山建塔葬母的故事感人至深,虞山香火更加旺盛,拜香的人數(shù)愈發(fā)增多,拜香活動愈發(fā)盛行,拜香活動也因此被稱為“報娘恩”。
這一風俗一直延續(xù)著,迄今已有近五百年歷史,已經(jīng)被列入《第四批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推薦項目名單》。直至今日,每到三月三,鄰近的上海、蘇州、無錫、昆山等地都有香客趕來進香。
每年三月初,石梅廣場便聚集了一眾拜香隊伍浩浩蕩蕩地一路向上,他們“全副武裝”,伴隨著延綿不斷的敲鑼聲、誦經(jīng)聲,虔誠地三步一叩首。這一路過湖橋、經(jīng)寶巖,直到虞山南路的燒香浜,經(jīng)最險的一條山路,登“七十二個喘氣站”(俗稱霸王鞭)直上祖師山頂。
報國院,位于虞山絕巔拂水巖之上,周邊景點眾多,敬香后不妨就在周邊踏青,感受虞山的爛漫春日。
在報國院一墻之隔,是莊嚴雄偉的藏海寺,寺內(nèi)草坪、水池、曲廊、花木,參差起落有致,引人入勝;一旁的劍門奇石似為劍劈而開,讓人不由驚嘆;站在劍門之巔俯視山前,春光里的尚湖明亮如鏡,遠處農(nóng)田阡陌,景象萬千......
溫馨提示
Tips
今天游1路會迎來踏青和敬香的客流高峰。小伙伴們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計劃哦~